以未來收益或財政支出責任為基礎進行融資的PPP模式,不再依靠傳統的政府“借債”,其在管理方式和產權方面都與以往產生了較大的區別。因此在PPP實踐過程中,PPP模式下關于產權的各種問題都會浮現。這些問題直接涉及社會資本的投資意愿、權益保障等核心問題,值得政府和社會資本方關注。
政府與 社會資本的合作是一種風險與收益的博弈。我們要明白,在PPP模式下,公私對立依然存在,因此從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角度來看,項目所有權的歸屬將不是我們參與PPP項目的目的,與其糾結項目所有權,我們應該著眼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安排,更多的從權利視角出發,確保項目的運營和服務不會受到影響。
從PPP的目的性方面來看,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務,保障的是公共利益,沒有商業化目標。因此,政府要跳出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”的狹隘視角,為保障項目的可行性,吸引社會資本,可以適當讓渡部分資產的使用權、經營權和收費權,通過社會資本方的技術、經營等要素的注入和商業模式的建立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,來實現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資金的壓力,達到提升優質高效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目的。
對于社會資本方來說,參與PPP項目來源于資本對利潤的追逐。在均衡考量的情況下,利潤收益預期大于風險潛在預期的情況下,社會資本在解決掉信用顧慮和融資擔憂的情況下,合作期間所有權在誰手中并不顯得特別重要。畢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產品很難再市場取得流通和變現。
在這種情況下,建立和完善產權平等的制約機制,消除對來自自身利益損害的擔憂就相當重要。當所有權不在凌駕于其他收益物權及社會資本的權利之上,而更多的通過有效的監管和激勵機制保障各自需求時,我們就能跳出PPP項目所有權爭奪的怪圈,在流動和交易的過程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,效率的提升。
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雙方的信用、履約精神十分重要,另一方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,進行制度設計時,關注各項權利的平等性也尤為突出。
工程建設網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管理案例 | 會議活動 |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| 我要投稿
版權所有: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《施工企業管理》雜志社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:100070電話:010-68520349傳真:010-68570772E-mail:sgqygl@chinacem.com.cn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-1 Copyright ?2000-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